重走核工業路三|學習強國首頁:永不褪色的金銀灘——“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
發布時間:2024-07-26 信息來源:
盛夏時節,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鎮的原子城紀念館里人頭攢動,展廳里靜靜陳列著東風二甲導彈彈體、我國第一顆原子彈鈾球加工專用車床、高速轉鏡掃描相機等退役珍貴實物,以及逼真還原的人物群雕、居住的帳篷和“干打壘”……濃縮了金銀灘艱苦創業的情景,歷歷在目,令人感動。
金銀灘是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國營二二一廠所在地。這里孕育誕生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被稱為“原子城”。
半個多世紀前,數萬名科研人員、技術工人、解放軍指戰員從五湖四海奔赴至金銀灘,隱姓埋名,克服重重困難,開啟了我國核武器研制的傳奇之路,造就了不朽的精神豐碑。
如今,昔日守衛森嚴的軍事禁地,早已揭開神秘的面紗,成為旅游景區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踏入金銀灘草原,仿佛置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藍天白云、碧綠草原,在隨處可見的工業遺跡中,“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攀高峰”的“兩彈一星”精神穿越歷史的時空,永放光芒。
盛夏時節,金銀灘草原碧野如畫,引人入勝
以身許國 共赴“草原大會戰”
早在1955年,面對西方核壟斷、核訛詐的威脅,黨中央毅然決定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1957年,相關單位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選址,幾經考察之后,1958年7月,黨中央批準了核武器研制基地選址金銀灘草原,對外稱“青海綜合機械廠”。
自此,這片水草豐美的草原在地圖上消失了,一同消失在人們視野的還有數萬名來自四面八方的建設大軍,他們中有軍人、有科研人員、有技術工人……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為中國的核武器研制貢獻力量。
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氧氣含量低,一年中有近半年時間處于寒冷狀態,自然條件惡劣是很多人對這里的第一印象。
“印象最深是第一天晚上住宿,屋子里布滿厚厚的霜,非常冷,睡覺時戴著帽子,第二天被子、帽子上都是冰霜。雖然條件苦,但是能參與國家建設,我很幸福、很自豪?!痹粡S的退休職工邊清兆老人動情回憶說。
同樣覺得既苦又幸福的還有王俊卿老人。今年82歲的王俊卿是原二二一廠二分廠炸藥車間的一名職工,他和同事每天要壓上10塊炸藥,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有人問,你們知不知道危險?我可以明確地說,我們每個人都明白,只要國家需要,我們犧牲心甘情愿?!?/span>
“你問我幸不幸福?我現在無比幸福!”
…………
從李覺將軍帶領一支二十多人的隊伍、三頂帳篷、四輛“解放”牌卡車先遣進入草原,到數萬名科研人員、技術工人、解放軍指戰員陸續加入這場“草原大會戰”,一路戰高斗寒、自力更生、團結拼搏,將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默默奉獻給這片草原。
221基地上星站是核基地的危險品站臺,承擔絕密運輸任務。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就是通過上星站的專列運往新疆羅布泊
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二二一廠的建設者們用實際行動向全世界莊嚴宣告:站起來的中華民族終于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化劍為犁,堅守心向和平的信念
1987年6月,為了適應國際環境的變化,國務院、中央軍委作出了撤銷國營二二一廠的決定。
到1993年,按照“適當集中,合理分散”的原則,數萬名職工和他們的家屬,眼含熱淚,懷著不舍的心情告別了第二故鄉,分散到全國各地。
同時,遵照國際通用核設施退役處理標準、本著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對基地核設施進行了徹底的無害化特殊處理。1994年,基地移交青海省海北州使用。1995年5月15日,新華社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完成歷史使命全面退役”的消息。
自此,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走進歷史。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2001年,原子城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原子城被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如今,原子城更名為西海鎮,作為海北州府所在地?!霸谀沁b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一座高原生態旅游新城,伴隨著西部歌王王洛賓創作的一曲《在那遙遠的地方》,呼喚著四海賓客。當年,服從國家建設需要遷徙的牧民也再次回到金銀灘草原,踏著碧野,放起家中的牛羊。
西海鎮門源路2號,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由張愛萍將軍親筆題寫的“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紀念碑”靜靜矗立。
碑頂,端放著一顆銀白色的圓球,象征著圓夢,圓了中國人民擁有核武器的強國之夢,圓球下面雕刻著四只展翅翱翔的和平鴿,象征著中國人民始終堅守著和平的信念。
原子城紀念館里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紀念碑。紀念碑正中央的“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是張愛萍將軍親手題寫
豐碑無言,傳承是最好的紀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兩彈一星”精神及其時代價值。他指出,“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把“兩彈一星”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使之變成不可限量的物質創造力。
今年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60周年,也是“兩彈一星”精神提出25周年。
傳承是最好的紀念。作為創造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等多項“新中國第一”的核事業開拓者,中核集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央地攜手,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深入挖掘屹立在金銀灘上的巍峨豐碑蘊含著的時代光芒和精神力量。
原子城紀念館講解員姚雯靜介紹,全面退役后的221基地,依舊發揮著特有的優勢和作用?!?009年,在221基地舊址建成的原子城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它是當時全國唯一全面系統介紹中國原子能科學技術事業和核工業創建與發展歷程、原子城特殊歷史與輝煌成就的專題紀念館?!?/span>
寫有“金銀灘”字樣的景觀石
2021年,由中核集團出資建設的原子城紀念園緬懷廳建成開放,以紀念和緬懷曾經在221基地工作過的老一輩核工業人。
豐碑無言,精神永存。
在中核221“兩彈一星”精神紀念館(西寧)講解員、中核集團二二一局青年職工楊如看來,“二二一人是‘兩彈一星’精神最生動的體現者?!?/span>
“茫茫大草原,當年從全國各地調來的年輕人,在這里不計個人得失,因為是絕密,他們甚至不知道要干啥,他們就是這樣干,一心一意支援大西北?!痹粡S的退休職工張福謙老人回憶說。
作為221基地建設的親歷者,張福謙老人篤定信念——“我們在(世)一天,就要把‘兩彈一星’精神傳下去(一天)?!?/span>
它像一枚紅色火種,不斷向金銀灘草原之外延伸,又像一面精神旗幟,指引著、感染著一代代青年人。
“如果有一天不再當兼職講解員,也要把二二一人的故事講下去,把‘兩彈一星’精神傳遞給別人?!睏钊缯f。
此刻,由中核集團組織開展的“大國底氣從核來·重走核工業路”媒體行活動正在路上,循著核工業先輩創業足跡追尋,感悟“兩彈一星”精神……越來越多的人匯聚到這里,歲月奔涌,為我國國防事業建立了歷史功勛的人們,“黨和人民不會忘記,共和國不會忘記?!保?024-7-23)
相關報道:
學習強國首頁:圖集|美麗的金銀灘 光榮的原子城